“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十四五”规划、《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顶层设计明确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退圩还海还滩、岸线岸滩修复等重大工程,加强退化土地修复,多途径改良盐碱地。江苏省委、省政府无缝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响应生态发展需求,提出要坚持陆海一体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加快重要湖泊退圩还湖;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进重要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推动岸线整治修复,深入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
江苏省沿海土地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是省沿海开发集团三项主业运营公司之一,肩负为全省提供后备土地资源的重要使命。公司以业务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和核心能力构建为内在驱动力,已成为江苏省最重要的土地增量资源持续获取和综合开发利用平台,并以国内领先的生态治理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主要目标,不断构建可持续业务模式,培育土地主业核心竞争力。公司自2020年11月成立以来,规划建立了“1+2”业务生态链企业,以土地发展公司为主业运营主体,依托江苏沿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和江苏沿海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统筹推进金湖县宝应湖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大丰小海镇国土空间全域整治以及仓东存量土地整治三个不同类型的项目,打造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模式标杆。
立足土地主业定位 保存量拓增量
“十三五”以来,省沿海开发集团摒弃简单填海式围垦和土地传统粗放经营的业务模式,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研究确定了土地主业总体发展思路。为了可持续发展,形成土地主业特色,找到主业发展模式,培养支撑主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土地发展公司应运而生。土地主业在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是支持沿海集团转型升级的关键,为集团现代农业、海洋经济投资两项主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与要素支撑,发挥着基础性的引领作用。围绕“提供多元化的土地产品和服务,业务能力力争达国内领先水平”的主业定位,公司紧抓战略机遇,围绕集团使命担当、战略定位,以土地发展公司为龙头,依托两个业务生态链企业,在主业业务链的关键节点进行布局,抓牢存量,拓展增量,提升质量,构建业务模式创新和技术研发集成核心能力优势,强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层次和水平。
首先,对集团存量土地资源,公司按照“应整尽整、可整尽整、高等级别、全部入库”的原则,统筹土地复垦出地效率、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盐碱地治理和地力提升要求,优化建设标准和建设方案,不仅充分释放补充耕地指标的价值,更要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要求,提升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对增量土地资源,公司构建了“生态治理与综合整治—多元化土地指标供给—产业综合开发”的土地资源获取模式。目前,公司主要采取生态修复、土地整理、盐碱地改良三种手段,未来还将采取工矿废弃地处理的方式,获取更多增量土地资源。其中,生态修复手段主要通过退耕还湖、湖泊清淤等湖泊治理工程,将清理出的弃土改造为耕地。土地整理主要是改造现有农田,打造高标准、集约化农田布局,提升耕地利用率,也会对废弃地、低效地进行改造。由于集团大量存量土地是盐碱地,盐碱地改良是公司着力发展的业务板块。土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丽慧介绍说:“不仅是我省滨海地区,我国西部、东北等地区也大量分布盐碱地。这些盐碱地是非常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未来盐碱地改良在全国很有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许多技术壁垒需要攻关。”
获取土地资源后,资源价值主要有两种释放方式。其一是作为土地交易指标,提供资本;其二是进行耕地运营,发挥土地原有功能。在运营方面,土地公司采取以农业为主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项目运营机制,在种植养殖之外,也注重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发展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
以项目为载体 构建“1+2”业务链企业
王丽慧表示,土地主业特色构建需要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而“1+2”业务链企业正是围绕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布局,将项目运作核心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上。土地发展公司作为平台公司,有着孵化项目的功能,主要进行投资决策与战略部署,另外也对综合行政、财政、风控、人力资源等运营方面进行管理。咨询管理公司在项目前期承担方案优化、投资模式策划的作用,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后端土地资源形成后,再进行产业长效运营规划,最大化地释放出土地资源价值。科技公司则侧重于科技研发、集成、转化与运用推广。王丽慧表示:“对于如何做好主业,我们有着清晰的思路,整体的主业布局与业务链上的结构布置都非常扎实,因此大家也对主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公司跟进了三个重大项目,今年年底将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各自有不同侧重,公司依托于此逐步形成了主业基本业务模式。金湖退圩还湖项目以生态治理为切入点,深化土地资源生态修复性开发示范模式,利用清除历史圈圩形成的弃土区改良形成耕地,既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又能新增补充耕地。小海镇项目着重构建土地资源多业态融合开发模式,以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为目标,以项目区内山、水、林、田、湖、草、村全要素为整治对象,通过统筹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盘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布局,延长土地主业开发链条,助力乡村振兴。仓东项目以形成5等耕地、耕地率达到80%为目标,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对现有养殖鱼塘开展土地复垦、水系优化治理、农田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盐碱地控盐降渍处理、土壤耕作层地力提升等工作,同步优化管理设施功能布局、提升景观绿化、试点农田智能化管理,打造生态好、风景美、标准高、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农田,充分释放存量资源价值,助力集团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形成存量资源高等级整治开发示范模式。
除了已立项项目,公司党委还组织深入学习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等国家战略,分析研判国土行业政策导向,积极部署项目拓展工作。目前公司主业项目储备已初具规模,有4至5个项目正有序开展前期工作,为实现“十四五”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驱动 探索主业发展新路径
“土地主业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很多东西我们必须自己摸索,这也是我们构建业务生态链、进行自主创新的原因。”王丽慧表示,科技公司的设立为土地主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科技公司是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主业关键技术能力集成与应用主体,是主业核心能力的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土地公司给予科技公司的定位是“围绕土壤健康管理”,主要从快速高效构建土地耕作层、快速提升土壤肥力与长效保持地力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产品研发,形成集成技术并运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公司拟打造“1+5”科技创新体系:1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土地资源权能研究、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土壤健康管理智能系统研究、盐碱地综合整治技术研究、土壤结构改良及地力提升研究5项创新任务。“科技公司的创新研发以我们的项目为依托,项目的需求也促进了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应用。”王丽慧表示,公司将技术应用于项目,在实践中检验技术、改进技术,在科研院所与现实需求间构建起桥梁,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从而将技术成果规模化推向市场、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为此,公司探索采用“揭榜挂帅”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围绕盐碱地治理和地力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展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技术集成与优化,并开展一定规模的应用示范。目前,共有3个“揭牌挂帅”科研项目成功立项。今年,科技公司将引进1至2名科技领军人才,整合集团内部现有人才资源,组建内部科研团队;同时延续“揭榜挂帅”的方式,遴选科研院所、高校作为外部技术协作和研发支撑单位,以集成科技为主,自主研发为辅,内外有机融合,共同推进主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培养人才、培育专利技术。
土地主业政策性强,目前,国土“二调”和“三调”成果正处于交接阶段,各类政策红线交织,对项目投资的专业要求较高,项目推进较困难。但同时,各类改革政策密集出台,旨在进一步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和活力,又给项目投资与开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挑战与机遇共存,公司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以“钉钉子”的精神,在提高科创能力的同时加强政策学习能力,深入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服务于政策并最大限度地凸显政策的功能与要求,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综合效益,彰显国企担当。“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在试错中成长,在奔跑中调整,创新突破,百折不挠。”王慧丽说。
强化党建引领 形成扎实“土地”风格
土地公司围绕发展土地主业的目标,采取平台公司党委统一领导“1+2”业务链企业的创新运营模式,既能发挥现代企业功能,又能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重要作用。
把握发展好土地主业的方向是公司党委的核心任务。土地公司党委带领各业务链企业深入理解集团对公司的战略部署与土地主业的内涵、定位、任务,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阶段性地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土地主业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为业务链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王丽慧表示,党委的学习动力非常强,学习内容也与业务内容紧密结合。
在项目开展中遭遇挫折、人心动摇的时刻,公司党委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与青年干部、员工展开谈心交流,打消困惑与疑虑,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公司上下守望相助,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项目即将落地。
标签:
沿海开发集团
绿色发展
沿海生态科技
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