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北京市零售、餐饮、居民服务业单用途预付卡管理,依约化解纠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与北京市商务局共同发布了《北京市零售、餐饮、居民服务业单用途预付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其中设立了7天冷静期。(据《北京青年报》7月3日报道)
发放预付卡程序简便、成本低廉,可在短期内迅速筹集资金,“拴住”消费者。近年来,无论是健身娱乐、教育培训、美容美发,还是家政服务、装饰装修、共享单车,预付卡消费成为很多商家的共同选择。
预付卡消费虽然方便,但“卡还在,店没了”等“爆雷”事件也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和行业,即使有监管部门的强化治理,预付卡消费乱象也一直没能得到有效遏制。在中消协公布的2021年受理投诉情况中,“办卡”消费入坑投诉仍是热点。预付式消费“跑路”几乎成了消费领域的顽疾,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了正常市场交易秩序。
预付式消费“跑路”何以成顽疾?一方面是因为现行的预付式消费市场存在多头管理现象,部分监管职责规定不明确,对于企业资金使用情况未能进行有效跟踪监管。此外,违法成本低、缺少有效惩戒机制也是部分发放预付卡的商家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
小小一张预付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秩序是否完善、市场环境是否优化和市场活力是否充足。此次,北京市设立预付卡7天“冷静期”,其中明确消费者自签署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合同之日起七日内,尚未使用商品、接受服务的,有权单方面无条件解除合同。消费者已接受经营者提供的免费体验、试用或者赠送等服务的,不影响行使该合同解除权。“冷静期”的设置,从制度层面规范和约束预付式消费,指向性很强,是一种“消费保护”。
守护消费安全,彻底终结预付消费行业乱象,需要各方形成合力。首先,各地不妨推广北京的做法,采取地方立法和“示范合同”等方式,使治理预付卡消费乱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各地各相关方面也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强力措施,通过跨领域、跨地区协调联动等方式,有效整治预付费乱象,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标签:
市场活力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
消费市场
预付式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