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划先行,李子沟村统筹利用各类资源,着力解决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问题,盘活土地、林地、宅基地,“一盘棋”联动谋发展。
该村打造千亩“开花洋芋”,新建300亩“开花洋芋”示范基地,积极推动院地合作,联合省、市农科院专家,科技助农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开花洋芋”亩增产238.87公斤。
依托山林气候资源,争取沪滇合作帮扶资金及市级单位定点帮扶资金共700万元,建设白鹅养殖基地,引进云南东川鹤翔种鹅繁殖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建成养鹅大棚10个,饲养白鹅1.5万只,219户农户受益。利用高海拔森林20余种丰富的蜜源优势,引进国家优质蜂产品工程试点企业,发展优质蜜蜂养殖,发展养殖大户15户。
申请保留易地扶贫搬迁原址上的石板房,综合利用闲置资源,引进云南明德永续研学教育有限责任公司流转特色石板房,打造集医疗、教育、精品民宿为一体的发展示范村,带动农户43户。对超出“一户一宅”红线的老旧房屋,按程序收归集体所有,同步拆除危房和残垣断壁,共拆除面积约3.18万平方米,为美丽村庄建设腾出新空间。
一体化服务 市场做起来
坚持市场主导,强化市场化经营理念,着力解决“产品变商品、市场销售难”问题,党组织带动实施“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打通市场惠群众。
党组织带头拓市场。采取“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党支部牵头成立长宇“开花洋芋”合作社和李子沟村养鹅专业合作社,联合市场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市场,实现订单农业,绑定农户171户668人,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实现由小农户传统分散经营向新型合作化规模经营转变。
龙头企业带动闯市场。云南东川鹤翔种鹅繁殖有限公司和云南东川八角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党组织搭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农户与农业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建立合作关系,由企业主体带动,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直接带动从业人员427人,实现年产值1300万元。
产业链条延伸建市场。深化多元发展,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村集体与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农特产品线上销售,实现产地和市场的有效衔接,电商平台每年销售“开花洋芋”650吨、系列鹅产品8吨,收益同比增加280万元。
一张网发展 产业融起来
坚持产业支撑,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解决产业“散、小、弱”问题,促进从“扣”式发力到“链”式发展,接扣成链,拉链成网,织成共同增收“一张网”。
李子沟村邀请专家研究员成立云南省“东川大洋芋”产业科技特派团,指导优质“开花洋芋”种植,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申报,李子沟“开花洋芋”4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走出东川、走向全国。
“鹅名堂”企业把加工车间建在产业基地,实施从养殖到深加工一体化发展,实现鹅养殖、宰杀及生产加工、包装上市一条线发展,带动劳务用工12人。昆明李子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亩,开办乡村农家乐,打造高山生态农场,开发农耕文化体验区和花果蔬菜采摘园,带动劳务用工30人。
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互促互融,建成村史馆1个,打造1500平方米“福”文化广场与牯牛山遥相呼应,“牯牛归源”民宿企业开发民宿20间。李子沟村获首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建成集医疗、教育和精品民宿为一体的发展示范村。
一股劲致富 利益联起来
坚持农民主体,强化联农带农,推动个人富向集体富、群众富转变,党组织带领群众上下齐心,踏上共同富裕路。
通过打造“开花洋芋”品牌,土豆价格由每公斤2元涨到每公斤10元,“土豆”变成了“金豆”,亩产值高达万元以上;李子沟蜂蜜产品、“鹅名堂”产品实现市场上架销售。
党组织带头成立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为大户,推动农村资源资金“三变”改革,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云南东川八角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东川鹤翔种鹅繁殖有限公司绑定2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1300万元。
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扶持高山生态鹅产业,村集体参与鹅养殖,发展光伏产业,建设生态采摘园,实现集体经营有红利,每年村集体鹅产业收入7.5万元,光伏产业分红26万元,生态采摘园获利3.5万元,村民按股份获得收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李子沟村从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东川区相关负责人说,李子沟“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模式,促成了人心齐、资源聚、产业兴、共致富的良好局面,突破了农业产业“小、散、弱”的困境,形成了由散到聚的发展新格局。
标签:
李子沟村
白鹅养殖基地
扶贫搬迁
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