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剧烈波动,从年初的一飞冲天到最近持续暴跌,在引起金融市场动荡的同时,也给实体经济带来了极大困扰。部分制造业企业不得不采取即用即订的策略购入大宗原材料,尽可能降低因原材料价格波动而造成的损失。对此,国泰君安证券江苏分公司高级专员姜进陈认为,企业可以适当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云飞建议,企业可把握大宗商品熊市的机遇,适当提升原材料储备,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议价权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铜博士”携手原油共入熊市
自6月12日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持续暴跌,截至7月8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已经跌至1118点,近三月累计跌幅达7.6%,与今年一季度强势上扬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风向标的“铜博士”,全球铜价自7月1日至今更是连续暴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盘一度跌至7300美元/吨左右,创下2020年11月以来新低,国内铜主力期货也已跌至6.1万元/吨左右。今年以来,一直高位运行的铁矿石价格也快速下跌,目前已与年初基本持平。同样,受益于俄乌冲突和全球能源需求复苏的国际油价也再难坚挺,在6月中旬触及年内高位以后,原油期货进入震荡期,并在上周出现加速下跌态势,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都进入熊市,甚至跌破100美元。
今年以来,全球投资者心情更像坐“过山车”。由于疫情冲击和俄乌冲突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从年初1100点的低位迅速冲至1226点的新高,并在此后数月保持高位波动。随着俄乌冲突结果不断明朗化,加之市场对欧美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暴跌。综合来看,受美联储加息影响,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持续下跌。近期,美联储有关官员认为7月会议上将会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受此影响,市场对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将会提升。而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大宗商品因购入成本上升,投资吸引力下降,价格会进一步下跌。
企业可用好套期保值这一利器
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对于企业的影响很大,南通赛博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主营光电缆材料和光缆安装的企业,他们对各类大宗商品的需求在6000吨左右,公司利润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明显。而且赛博通信的大部分项目都是通过招投标进行,中标以后原材料价格的涨跌都由公司自己承担,年初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导致有些项目亏损,但为了公司信誉也要继续履行。面对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徐忠只能无奈地表示,过去对于原材料都是上百吨起订,现在只能采取用多少买多少的策略。
同样,泰州某空调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宗商品上涨时他们要承受高昂的原材料成本,但在价格暴跌时也感到十分苦恼。究竟是选择适时出手加大原材料储备还是继续观望,同时面对客户调价要求,又如何在新合同定价中守住利润,频繁的价格波动让公司面临更多变数。此外,他们公司还面临季节性的订单波动,需在夏季空调消费高峰前储备更多原材料,而今铜价暴跌,导致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不小。
面对大宗商品价格频繁波动所引致的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汇率波动风险,姜进陈建议,实体企业可以积极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从实践经验来看,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可以为企业规避价格风险提供有力保障。套保不但能够有效规避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的价格风险,也可以优化企业经营,在企业库存管理、指导购销以及拓展销售渠道方面有所帮助。特别对于大宗领域上市公司、产业企业来说,利用期货市场或者衍生品为自身服务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基础题,如果不参与进来,就会失去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支持工具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沪深股市共有857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同比增幅超过50%。其中594家仅开展外汇套保,144家仅开展商品套保,119家同时开展外汇套保和商品套保。同时,交易所相关制度也在逐渐完善。今年1月7日,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交易与关联交易》,对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开展衍生品交易作了详细规定。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又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上交所新规定及期货和衍生品法“双管齐下”,为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有望进一步拓宽期货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但也有专家提醒,期货市场应当成为辅助实体经济的“助力器”,而不是饮鸩止渴的“毒药”,面对期货市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诱惑,企业家要保持足够的理智和定性,咬定实体经济不能放松。
夺取大宗商品定价权已是当务之急
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宗商品波动,中国企业和投资人既要提高危机意识,也要勇于把握机遇,化“危”为“机”。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可以引起价值链上的利润再分配,王云飞指出,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主要的原材料出口国将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取超额利润。与此相反,对于依赖进口原材料从事加工贸易的国家,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可以提升本国获利。中国作为原材料和加工贸易大国,可以适时把握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时机,加大原材料进口数量,尤其是战略物资的储备。
利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契机存储原材料,虽然可以为制造业企业节省一定的成本,但是不亚于“虎口夺食”,既危险又难以持续。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关键还在于对定价权的争夺。我国一直都是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之一,是全球第一大铜料进口国、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但是一直未能掌握这些大宗商品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甚至被国际垄断资本收取高溢价。对此,王云飞建议,中国企业可以团结起来,利用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积极提升国际议价能力,只有掌握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才能最大限度缓冲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值得欣喜的是,上海浦东新区7月7日成立了“世博地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发布了《关于支持世博地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建设若干措施》,为大宗商品在浦东世博地区的进一步聚集提供了政策支撑。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企业会逐渐掌握对于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降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
标签:
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动荡
贸易生态集成区
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