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企业的一名电气维修技术工人。”邓建军喜欢这样介绍自己。一年365天,近300天围着设备转,在旁人眼中,邓建军是个痴迷设备的“技术达人”,身上总带着一股钻研劲。正是这股精益求精、不断攀登的精神,让邓建军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产业技术工人创新发展的代表。这些年,他带领科技人员在生产一线攻坚克难,先后参与技术改造项目500多个,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约50个。其中,“低碳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染化料给料系统,让单调的蓝黑色牛仔变身时尚的“糖果色”“彩虹系”。
当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必须坚持向科技要效益,让传统设备焕发新的生命力。邓建军带领团队对传统设备尝试“机器换人”的改造升级,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工序效率。今年,邓建军带领团队分别完成了球经整经机和分经机的改造提升。过去,一台设备需要两名工人夜以继日地轮班,靠眼力和手艺整理纱线分辨瑕疵。邓建军团队通过技改架设起“机械眼睛”和传感器,人力减少将近2/3,生产效率提高了50%—60%。
作为企业的一名技术工人,我将认真领会报告内容,传达落实好大会精神,立足岗位多作贡献,全力以赴研究关键技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自主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展现新作为,打造‘智慧大脑’,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邓建军说。
邓建军认为,企业一定要引导创新人才集聚,助推创新人才投入产品研发。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创新评价机制,以此激励高技能人才,发挥创新动力和活力。“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起来。”邓建军说,企业有劳模创新工作室,党员要带头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员工做好智能制造方面的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必须坚持向科技要效益,通过创新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邓建军建议,加大研发投入,组建研发实验室与创新载体,在创新人才培育与激励上下功夫,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持续落实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精神,拓宽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用终身培训的机制与体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缩小中国制造在高技能人才队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标签:
电气维修技术工人
产业技术工人
企业智能化转型
机器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