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即将到来,物流仓库作为电商发货的第一环,其拣货、运货能力将在电商购物节来临之时遭遇第一轮考验。往年的购物节期间,仓库工人跑遍整个仓储空间找货、拣货,一天下来步数几十公里屡见不鲜。
(资料图片)
在AI技术得到空前重视的2023年,如果将仓储空间“AI”化,用机器人帮助人进行货物搬运,会有怎样的效果呢?6月中旬,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顺义某使用“AI+机器人+区块链”进行货物分拣的智能立体仓储系统。
AI算法+蜘蛛机器人代替人工运货 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
贝壳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与传统仓库货物往往都是从上至下摞在一起,并需要留出供员工小推车取货的通道不同,这里的货物以箱为单位分别堆放在9米高货架的2、3层。42 台“蜘蛛机器人”正在货架间隙里穿梭,一些机器人紧抓货箱将其从高层搬运至1层以便工人分拣,一些机器人放下货箱后再“飞回”上方准备取货。
据了解,该智能立体仓储系统的发明者为中国企业“鲸仓”。 鲸仓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叶冀翔介绍,“蜘蛛机器人”全称蜘蛛拣选系统(Picking Spider System),AI 是它们的大脑,工作任务就是“取箱子”。一旦接到网友的下单指令,这些蜘蛛人会在毫秒之间精准定位到存放商品的箱子位置,并快速把它转运到拣货台,整个过程仅需两分钟。
“仅通过信息化手段和人力操作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必须要通过智能化升级。”鲸仓创始人李林子介绍,鲸仓借助立体智能仓储让更多的箱子塞进了更小的空间里。
贝壳财经记者现场了解到,鲸仓在 6000 平方米里的北京仓里存放了 40 多个品牌超250 万件商品,存储量是传统仓库的 6 倍。“蜘蛛机器人”采用立体坐标的方式定位并抓取箱子,每一个箱子里都放着不同的商品,借助智能化方案,仓库空间利用率可从10%提高到85%,人效提升了3倍。
不过,记者注意到,仓库中一层存储平台摞了7层箱子,而机器人只能抓取最上层的箱子。
对此,李林子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对商品动销率的计算,结合自有AI算法,机器人能够计算出把哪类商品放到便于抓取的上层,哪类商品放到较少人问津的下层,“通常来讲,百货类商品的动销率为15%左右,即便是双十一和618期间,商品动销率达到25%也算多了,综合来说卖出的商品占库存全部商品的比例为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所以我们的箱子摞了7层。”
智能立体仓储系统,上方橙色方块为正在搬货的“蜘蛛机器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罗亦丹 摄
资产“上链” 实现轻资产运营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智能立体仓储系统虽然可以借助AI技术将“从订单到包裹”的流程自动化,并提高效率,但要购买这一套操作系统也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并需要配合的运营技术。
对此,李林子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使用AI+机器人在节省成本方面的逻辑是“设备换房租”,“别人需要租6平方米,付6平方米的房租,我只需要租1平方米,我再去花设备的租金,大概是2平方米,可以理解这里面会有效率的优化。而且房租可能会涨,但是设备价格会降,随着时间拉大,节省的资金会越来越多,大概2-3年可以回本,房租越贵的地方回本越快。”
此外,和往年不同的是,这些蜘蛛人业内首次实现了“上链”,所有的运行数据加密流转在区块链网络上,为仓储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可信协作打下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 6000 平方米的仓库里涉及了多个参与方,包括场地提供方、设备采购或者出租方、设备销售方、仓库运营方和包含阿迪达斯在内的 40 多家服务使用方。如何更好地推进整个产业链的高效协同,是鲸仓在实现仓储智能化之后面临的新挑战,这也是引入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鲸仓采用蚂蚁链的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蜘蛛拣选系统的运行信息、订单和资金交易信息加密上链,多方共同看一个可信账本,由于这些数据真实可信且丰满,鲸仓可以从产业资本那里用更低的成本租赁仓库和设备,实现轻资产运营。
“在整个仓储产业链上,我们想证明设备这些科技资产的价值要远远大于钢筋水泥。”李林子说,这些上链的数据呈现了一个仓库真实的运营状态,让上下游形成了透明的协作关系,如:蜘蛛人今天在仓库搬了 100 次箱子,背后连接的是 200 个订单,而每个订单有 10 元的收入,这有助于降低产业链的协作信任成本,让创新企业主导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避免马车车夫指导汽车研发的窘境。
记者联系邮箱:luoyidan@xjbnews.com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