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中考的临近,紧张的学习气氛日渐弥散开来。为了保证考生在考场上能出色发挥,不少家长朋友在后勤保障上可谓使出了全力,动足了脑筋。
今天,成都市疾控中心发布考期营养注意事项,对如何科学地为考生做好饮食保障给出了8条专业建议。
平衡膳食是总原则
(相关资料图)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以及《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是身体健康的考生应当遵循的总原则。
日常饮食要做到以下几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三餐合理,规律进食,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合理选择零食,足量喝水,不喝含糖饮料;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不要刻意改变饮食习惯
身体对饮食习惯的适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突然的改变会造成身体不适。就算学生平时饮食习惯不好,也不要在考期大刀阔斧地纠正。
如果考生平时不喜欢喝牛奶,那么最近也不是非喝不可;如果考生一直都有些偏食,不爱吃蔬菜,那么最近就不要非逼着他吃大量蔬菜;如果原来一直肥胖,那么这些天也就不要节食减肥了。
平时孩子没吃过的东西,或者是吃了之后有不良反应的食物,无论多美味,多有营养,都尽量不要给孩子吃,避免引起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别说是全身起疹子瘙痒难耐,就算是肚子微胀气,也会影响考试时集中注意力。
减少在外就餐次数
一日三餐最好由家长亲自选购食物制作。考期正处夏季,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很多小摊小贩、不正规的餐馆食品卫生问题多发。凉菜中大肠菌群超标的情况十分常见,热菜中的原料也有变质的可能。如果一定要在外就餐,尽量不要点凉菜,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注意家中食品安全问题
在家里吃饭,一定要注意储藏和烹调中的安全问题。菜板、菜刀、碗筷等一定要生熟分开,接触了生肉、生鸡蛋壳之后,手一定要洗干净才能处理其他食物。
食物吃不完要及时冷藏保存,冷藏室要做到生熟分开。从冰箱拿出来后必须彻底加热再吃。冷冻室也不能忽视,冰淇淋、雪糕等直接入口的冷食,绝对不能和生鱼生肉放在同一层。
科学“补脑”
“补脑”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有些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铁、锌等矿物质对维持大脑良好的工作状态的确非常重要。
适当选择富含上述营养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类、粗杂粮、豆类和坚果(如核桃、杏仁、花生、榛子等)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都是可取的,但前提一定是建立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
保持血糖稳定
高强度备考状态下,大脑活动所需能量增加,而能量主要来自血糖的持续供应。过于精细的食物容易造成血糖大幅波动从而影响大脑的活动。
要想稳定血糖,让能量在两餐之间稳定释放出来,须注意用高蛋白食物和坚果来配合主食一起吃。例如早餐,先喝一杯浓豆浆或牛奶(前提是没有乳糖不耐受和胀气问题),再吃两个菜包(其他主食亦可),加一个鸡蛋,早餐质量就非常好。
有些考生不吃早餐或吃得很少,会造成低血糖,出现心慌出汗、面色苍白、虚脱等现象,严重时还有意识障碍。因此,考生一定要吃好早餐,绝不可空腹参加考试。
早餐蔬菜摄入不足,午餐时可先吃一碗蔬菜(比如各种绿叶菜,以及蘑菇类),再用其他蔬菜和高蛋白的鱼肉蛋类配合米饭、馒头等主食一起吃,能更好地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让大脑在下午有持续的能量供应。
少量多次喝水
身体需要及时补充足量水分,足量水分能保障大脑迅速恢复清醒状态,提高学习能力。例如白开水、绿豆汤等。要注意避免喝糖分高及含酒精的饮品。少量、多次饮水,可以在每个课间喝水100~200毫升左右,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
保持良好的睡眠
保证大脑有充分的休息时间,用最佳状态应对第二天的考试。
晚餐很重要,晚餐吃得过多,过于油腻,既不利于晚上的学习,更不利于睡眠质量。晚餐也不要吃得太少,因为那样会有饥饿感,只需要烹调时清淡少油,多吃各种蔬菜,米面主食减到八成,或者吃些杂粮主食即可。这样餐后不会昏昏欲睡。晚上如担心有饥饿感,可在21点左右喝杯酸奶当夜宵。
特别提醒
在临近大考的时候,千万不要执着于找到某种“通过饮食来提高智商”的方法。人的智商是不会在几天中发生变化的。能够在现有智商水平上,科学搭配饮食、均衡摄入,通过良好的身体、情绪状态来保证最好的发挥水平,才是明智的做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曹宇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