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仅“一河之隔”,廊坊北三县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9.4万人,经济总量超千亿元,是廊坊发展的“领头羊”,更是对接北京的“桥头堡”。202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为推动通州和北三县协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聚焦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功能和产业,廊坊北三县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对接协作,探索与通州区合力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 打通“血脉”,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9月7日早7:20,家住三河燕郊欧逸丽庭小区的刘书国从小区门口坐上京津冀定制快巴,40分钟便到达目的地——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永安里。
“坐跨省公交上班起码要一个半小时,现在坐上定制快巴,网上购票系统自动识别身份信息远程安检,乘车时可快速通过进京检查站,省时省钱。”刘书国说,现在这趟快巴成为他跨省通勤的首选。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7月25日,三河(燕郊)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正式开通运营,可以根据乘客需求灵活设置站点,有效缓解了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出京交通不便、出行时间长等问题。
9月6日上午,厂通路(河北段)桥梁引道工程现场,工人开动推土机、挖掘机,正在进行的路基施工已完成60%。
厂通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的重点项目,起点为北京市通怀路,终点与大厂现状厂通路相连接,全长约7.9公里,其中河北段约0.9公里,包括桥梁引道工程、桥梁工程、公安检查站3个项目,竣工通车后将成为大厂进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又一重要联络通道。
“目前,桥梁引道工程接近尾声。桥梁工程将委托北京方面统一招标建设。厂通路建成后,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距离将缩短至4公里,通勤时间节省15分钟以上,进一步便捷两地居民出行。”大厂回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科副科长王海斌说。
京唐铁路10月份建成通车,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三河段加快建设,4条跨界道路进入实施阶段,安石路香河段道路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神威北大街、通宝路香河段前期工作稳步开展……今年以来,北三县与通州交通互通工程紧锣密鼓。目前北三县与通州区对接道路达10条,通达公交线路30多条,外联内畅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 产业协作,激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动能
9月7日,笔者走进位于香河机器人小镇中科智创科技港内的北京北德电气公司,标准化厂房内生产设备已经安装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预计10月中旬将正式规模化生产。
“优越的交通位置和优质的配套服务是吸引我们的重要因素。”公司技术部负责人陈安洪介绍,公司主要从事低压断路器、工业控制和智能家居等成套设备的生产,2020年从北京迁至香河。
作为园区运营方,中科智创(香河)科技港是由中国科学院旗下的北京中科钛领集团和河北豪辰集团共同合作成立的科技创新型服务平台,目前签约面积达3.7万平方米,入驻率达到70%。
实现“一体化”,形成有序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是关键。对接城市副中心主导功能,廊坊科学确定北三县高端服务、文化旅游、科创服务、现代制造、生态支撑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县域经济名片。
9月15日上午,2022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分别在通州区、廊坊市设立分会场。会上,37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意向投资额约280.66亿元,包含营商环境、产业、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四类项目。
自2019年以来,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已连续举办四年,累计签约项目161个,意向投资额累计1080亿元,涉及区域开发、城市更新、科创基地、轨道交通等领域。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片产业”。廊坊市着力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制造、配套服务等环节深度协同。
重点承接北京高端生产要素外溢的香河机器人小镇已签约企业150多家,逐步形成链条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大厂影视小镇运营6年来,拍摄录制央视、各大卫视、网络平台的电影、电视剧等百余部作品,构建了一站式产业服务体系;三河与北京携手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借助中科院等科技资源,整合域内高校、科研院所,打造“大学+科技+产业”新格局……依托北京科创资源优势,北三县加速打造“北京研发、廊坊孵化转化”科创服务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上下游衔接的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
■ 服务共享,释放一体化民生“红利”
9月5日一大早,北京华胜动力商贸有限公司香河分公司工作人员季忠梅来到香河县政务服务中心,领取公司营业执照。
“人在北京,就可以申请注册地在北三县的企业营业执照,网上提交、异地办理,特别方便我们这些两头跑的公司。”季忠梅说,种种便利条件让他们对公司在河北的业务开展更有信心了。
2021年5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廊坊市人民政府三方代表正式签订《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廊坊临空经济区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以服务“通勤人员”和项目疏解承接为重点,共推出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区域通办”。
今年4月,由廊坊市行政审批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共同发起,组织廊坊临空经济区、廊坊市北三县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武清区、宝坻区、经开区,研究上线“区域通办2.0”升级版,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协同联动机制。目前,政务服务“区域通办2.0”公共平台已完成系统开发,廊坊北三县已上线68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试运行。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廊坊北三县与通州两地“拧成一股绳”,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实现“同城”共享,公共服务落差逐渐缩小。
北运河廊坊段与北京段正式实现互联互通,交通航道的一体衔接开启京冀两地共建大运河京冀段旅游带的崭新篇章;
作为京津冀养老试点单位,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凭借“医养结合”新模式,吸引5000多名老人颐养天年,其中9成以上来自北京;
延伸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北三县与北京市签署了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建立了13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在校际合作、教研管理、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
让廊坊的百姓在家门口能看“大病”,北三县已与北京5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其中,潞河医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等医疗机构与北三县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
此外,北京环卫、北京热力、北京建工、北控水务等京企参与三河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京标服务”正加快覆盖北三县,为两地百姓释放出一体化发展的民生“红利”。
标签:
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医疗机构
一体化发展
机器人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