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深圳经济特区43岁“生日”的第二天,深圳市宝安区近500万居民收到了两份幸福大礼包。
【资料图】
当天上午,宝安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举行,会上发布《宝安区加快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4”文件(下称《“1+4”文件》),将通过四大方面58条具体措施,基本实现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宝安”的目标。这是宝安区落实“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央、省、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首份针对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文件。
活动现场还向中国工程院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刘良院士,广东药科大学翟理祥校长颁发“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特别顾问”聘书。
同一时间,在距离院士论坛25公里外的宝安区沙井街道,深圳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正式开工建设。医院规划床位2000张,新建总建筑面积46.63万平方米,总投资69.75亿元,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宝安北部的医疗服务水平。
25公里一南一北,一头是城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规划,一头是人民期待已久的医院建设。一份文件、一批院士、一家医院,充分展现了宝安——这座快速发展中的城区,加速补齐短板、提升百姓幸福感、优化营商环境、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1+4”文件58项举措
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支撑宝安跨越式发展
宝安是深圳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双区”建设下,宝安多重机遇叠加,迎来黄金发展期。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宝安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上,还存在诸多短板。当前,高质量发展是全国卫生健康工作的关键之点,这也意味着,宝安必须加大对卫生健康领域的系统谋划和长远布局,从而更好地支撑宝安实现跨越式发展。
找准需求痛点,方能对症下药。本次《“1+4”文件》的一大亮点,就是正视医疗卫生短板,并提出破题之策。
由于多种原因,宝安医疗卫生工作存在卫生资源“紧”、公卫压力“重”、学科人才“缺”、社康硬件“薄”等四大短板。
卫生资源方面,全区现有病床11054张,占全市17.27%,但千人床位数仅有2.47张,且在布局上存在“南多北少”的情况。
公卫压力方面,宝安人口数量多、流动性大,人流、物流往来频繁。“六位一体”的便捷交通导致各种风险要素齐全,防控难度大。
学科人才方面,宝安以占全市1/6的专业人员服务全市1/4人口,且学科“中强西弱”,省级以上学科全部为中医,西医仅有两个重点学科。
社康硬件方面,到2025年底全区缺口52家社康机构,且面临用房面积小、租赁比例高、整体环境差、改造升级难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1+4”文件》提出“医院做强,学科做优,社康做全,公卫做实”四大思路,具体列出58项举措,将在未来两年着力打造四大医疗服务圈,逐步实现四大目标。
——医疗资源供给更丰富、更均衡,解决就医环境差、人均床位少等问题。
——医疗服务水平更优质、更有特色,解决人才缺,看不好病,努力保障群众“大病不出宝安”。
——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解决常见病看得好、慢性病管得好的问题,实现常见病、多发病等“小病不出社区”。
——公众健康安全更有保障,解决群众健康获得感不强、医防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和公卫机构的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
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
建设高水平卫健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从2月份起草,到8月份发布,这份事关宝安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历时半年之久,进行了多轮修改与完善,足见其受重视程度之深与考虑之细。
《“1+4”文件》的出台,也正是近年来宝安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努力在建设高水平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上开创新局面的缩影。
翻开宝安近几年的民生“账簿”,“医院、医疗、社康、健康”堪称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短短3年时间,宝安的三甲医院数量就从2家增加到5家,去年总诊疗量达到2334万人次,约占深圳的23%,体量全市各区最大,实现病床增长三成,数量全市第三。
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项目主体结构今年6月全面封顶,计划2025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将新增医院床位2305张,项目规模位列全国单体医院第一。
启动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以来,宝安在引进团队的扶持和引导下,开展了大批新技术新项目,科研工作、学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逐步扩大。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是全国“首批国家孕前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名单”27家建设单位之一,也是深圳唯一入选单位。宝安区中医院的康复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每年诊疗人数达10万余人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在2022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服务优质的机构给予通报表扬。其中,深圳6家社康机构被通报表扬,其中5家位于宝安,得益于社康建设在全区各社区遍地开花。
宝安还在全区创建了49个“5分钟社会救援圈”示范点,近年来,开展4000余期社会急救培训,培训人群已超30万人次,有统计的学员出手救人案例达80余次。8月14日,马化腾在《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2022》发布会上,点赞宝安。
宝安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暨街道分中心揭牌成立,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区(县)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下辖10个街道公共卫生服务分中心,实现了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
全面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
给百姓以安心,让人才更“定心”,使企业有信心
当前,健康中国建设如火如荼。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1号文为《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今年深圳出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在建设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上开创新局面。
《“1+4”文件》的发布,是宝安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坚守。这样的宝安,将为群众带来更坚实的健康保障,将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好故事、好声音。
《“1+4”文件》也成为宝安全面提升城区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
宝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去年,宝安将八成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九大类民生支出333.8亿元,连年保持全市第一,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宝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推动企业升级转型,持续做好服务企业的“娘家人”,企业对宝安、对未来更有信心。
宝安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宝安中学松岗校区迎来封顶,将于明年竣工交付,为片区提供超3300个学位,为宝安教育资源注入强劲动力。
宝安的“时尚度”不断攀升。盛夏8月,《只此青绿》再次在宝安湾畔起舞,国际篮联(FIBA)“国际团结杯”在宝安体育馆举办,活力涌动……
刚刚过去的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43岁生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前海扩区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宝安进入深圳都市圈核心区,成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的重要支撑极,承载着一个全新的“深圳梦”,扬帆起航。
加快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1+4”文件》,是宝安送给市民的民生大礼包,给百姓以安心;是给人才发出的招贤令,让人才更“定心”;也是给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注入一剂“强心针”,使企业有信心。
以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为起点,宝安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接力跑。
解读《宝安区加快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58条实招“护航”居民健康
《宝安区加快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医院做强”“学科做优”“社康做全”“公卫做实”四方面发力,以58条具体措施加快锻造长板、补齐短板,着力提供全方位、全周期、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实现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宝安”,持续推进新形势下宝安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院做强
新改扩建10家区属公立医院
宝安从构建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提出17条措施,通过“硬件+软件”升级,让医疗资源供给更丰富、更均衡,解决就医环境差、人均床位少等问题。
构建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宝安将全面完成10家区属公立医院的新改扩建工程,实现区属公立医院三级全覆盖,创建全国首批、全市首个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力争到2025年新增1—2家三甲医院,医院数量将达到28家,2家医院进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同类15强,1家进入30强。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管理效能。宝安将规划建设“国际化、社会化、平台化”国际医疗中心,探索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科研团队、高校、优质社会资本共建共管,推动实现患者咨询、预约、评价等全流程服务“一号通行”,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总药师等服务模式,探索设立CDO(首席数据官),建设一批质控中心。到2025年,引进知名国际医疗机构3—5家、国际医疗团队3—5个。
学科做优
“真金白银”引育医疗人才
立足宝安医学学科基础和优势,宝安将实施“拔尖”“精品”“立柱”“培土”四大工程17条措施,加快引育高水平人才,快速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院有品牌、科有特色、技有专长”的发展格局,解决人才缺、看不好病的问题。
学科建设方面,宝安将建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等“五大中心”,创办深圳市岐黄学院,争创国家级水平中西医结合特色学科,建设深港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做强国家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宝安基地。到2025年,2—3个学科达到国家级水平、15个学科达到省级水平、20个学科达到市级水平。
引育人才方面,宝安将大力引进培育“高、精、尖”医学人才及团队,出台卫生健康领域“凤凰英才”岗评聘制度,每年引进“凤凰英才”岗人才100名以上,靶向引进20个全国前列的医学团队合作共建重点学科,实施“名医高徒”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培训10—15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0—40名中青年骨干。
社康做全
建成“10分钟社康圈”
着眼于为辖区居民提供全覆盖、全人群、全流程、全闭环、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宝安提出12条措施,全面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解决常见病看病难、排队长的问题。
做大社康服务“流量”。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分级诊疗模式,到2025年建成6家社区医院,社康机构总数达到237家,政府物业占比达到50%以上,建成立体化、便民化“10分钟社康圈”和“15分钟居家上门服务圈”,实现常见病、多发病等“小病不出社区”。
做强社康服务质量。提升急诊急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能力,鼓励与港澳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全科联盟,大力推广“先全科后专科”就诊模式,打造一批在全市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医疗集团和社康机构示范样板。到2025年,15家社康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55%。
公卫做实
持续织密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宝安持续织密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提升社会公众和公卫机构的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解决群众健康获得感不强、医防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
建立平战结合、联防联控的卫生应急体系。成立区疾病预防控制局,构建具有宝安特色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区内空海紧急救援15分钟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
建立医防融合、医防协同的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打造血液配送空中走廊和血液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深化慢性病、“艾梅乙”等4个国家示范区(试点区)建设,开展国家职业卫生分级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建好国家级职业伤害研究基地、省级职业卫生实训基地和职业卫生技术骨干培训基地。
建立责任闭合、更富活力的运行保障体系。到2025年,培养100名公共卫生技术骨干。每万常住人口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6名以上。
撰文:崔洁苏国锐王悦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