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郭冀川
8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8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近期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启动了2021、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共纳入发电企业2200多家,两年度分别履约、配额清缴时间均截至2023年底,每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销年度应清缴配额量的5%。目前,已基本完成配额发放,清缴履约工作已全面展开。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碳交易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之中,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全国碳市场发展水平不均衡,参与碳交易的行业还较为单一,需要经过长时间发展,扩大碳交易的覆盖范围。
来自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两年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40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110.30亿元。刘友宾表示,为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完善市场功能,在夯实碳排放数据质量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组织编制下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研究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路线图,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据悉,自愿减排交易作为我国完整碳交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2年基本确立体系,通过抵销机制,为区域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提供低成本履约“柔性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为重点排放单位以外的其他主体释放减排潜力、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提供便利。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类似,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碳减排政策工具。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对记者分析表示,如果自愿减排交易机制覆盖的项目类型广泛,辐射更多的行业企业,有利于形成基于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多元化碳市场机制。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8月17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公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即日起开通开户功能,接受市场参与主体对登记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开户申请。
袁帅表示,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将会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完善气候治理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有望在市场化驱动下创新开发与气候效益相挂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气候友好型项目与绿色金融的对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