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12日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要在未来4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面临排放总量大、减排难度大、制约因素多等挑战,需要迅速形成能源电力转型的强大合力,而规划建设大范围高效配置的大电网,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周原冰表示,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占全社会总量超过80%,其中电力生产占比42%,电力在减碳中将扮演关键角色。目前,随着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迫切需要提升配置能力及综合调节能力。
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周原冰认为,要加快建设大范围高效配置大电网,灵活柔性智能主动配电网,推动网源荷储协同发展,实现清洁能源的广域高效配置与和就近消纳,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目前,大电网正发挥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电网技术和规模跨越式发展,大范围、大容量配置能力不断增强。
周原冰分析称,建设规划大范围配置的大电网,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统筹考虑华北、华中、华东、南方区域电力需求增长态势和西北、西南区域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时序。
二是持续优化区域骨干电网网架,特别是电力相对比较紧缺的川渝地区,加快建设川渝特高压工程,提高供电保障能力。
三是不断完善各级省级电网的主网架,主要满足间强局部电网和系能源并网接入对电网发展的要求。
周原冰预计,未来我国将建成安全可靠、结构清晰、交直流协同发展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同时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跨国互联的电网总体格局。2030年,电力流规模进一步扩大,跨区跨省电力流总规模超过4亿千瓦。2050年,跨区跨省电力流将达到7亿千瓦。
周原冰强调,推动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能源更大规模、更高比例开发利用,必须充分发挥电网的枢纽和平台作用,提高电网的优化配置和调节能力,重点是要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坚强智能大电网和柔性主动配电网。要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发展,不仅需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政府、行业、相关企业和用户共同努力,加快推动市场机制建设,提升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