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光伏产业链价格终于不复上半年的强势,出现一轮大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21日下午发布的数据显示,最新一周的各型号硅片报价环比跌幅从15.2%至20%不等,创下今年以来的硅片价格跌幅纪录。
硅业分会用“熔断式下跌”来形容本周的硅片价格。分会数据显示,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价格区间在5-5.1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08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5.2%;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价格区间在5.38-5.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41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0%;G12单晶硅片(210 mm/150μm)价格区间在7.16-7.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7.2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8.4%。
据硅业分会有关专家分析,本周跌幅包含前两周降价幅度,根本原因是传导硅料降价。供给方面,一线企业和专业化企业再度降低开工率。一方面企业对上游硅料降价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硅片供应过剩造成的库存问题。
(资料图)
“目前,拉晶环节迫近成本线,一线企业依靠渠道、技术、资金等优势仍可维持薄利,部分企业面临亏损风险。因此,后续仍需关注硅料和硅片降价速率。一旦拉晶利润无法覆盖硅料成本的时候,企业将被动大幅降低开工率。长期来看,实则有利于解决产业链供需错配的问题。”上述专家说。
需求方面,全产业链降价也是需求趋弱的反映。具体到电池端,大尺寸电池利润相对丰厚,企业仍维持开工率。目前,主流电池片成交价降低至1.15元/瓦左右,环比下跌15.4%。组件端,远期订单的执行价降至1.72-1.8元/瓦,环比跌幅达10.4%,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海外方面,美国反规避初裁落下帷幕,多家涉及企业纷纷回应称目前基本没有影响,出口维持正常。
此外,本周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降至80%和85%。一体化企业开工率维持在70%-80%之间,其余企业开工率降至60%-70%之间。据统计,11月份新增光伏装机量为7.47吉瓦,环比增加32.4%。硅片出口量为3.07吉瓦,环比增加3.15%,其中单晶硅片出口2.85吉瓦,占比在92.8%,多晶硅片出口量0.22吉瓦。
对此,一位券商电新分析师表示,10月末开始,硅片产能超配带动价格下跌,光伏产业链上游进入降价通道。在此情况下,利润有望向运营商一侧传导,在组件价格下滑及配储成本抬升的双重因素作用下,新能源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变化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他表示,随着光伏产业链上游进入降价通道,组件价格也表现出明显下行的趋势,运营商采购成本有所降低。目前组件企业对外报价大部分维持在1.85元/瓦左右。同时,硅料产能今年四季度进入批量投产期,伴随其产量逐步增长,光伏产业链有望走出持续性降价行情。
另一方面,新能源配储压力此前制约了运营商盈利提升,但光伏产业链价格下降后有望抵消配储成本。
目前,多个省份已明确提出新能源配储要求,导致新能源投资成本项增加,而运营商可通过自建或租赁方式满足配储要求。其中,自建模式下,当配储比例为10%时,风电、光伏运营商自建储能电站初始投资将分别增加5.5%-7.6%、7.6%-10.5%。在容量租赁模式下,山东、河南、广西、山西等多个省份陆续出台储能容量租赁相关政策,在功率口径下,其租赁费用大多处于每年300-400元/千瓦之间。
而据上述分析师测算,组件价格到1.7元/瓦以下或对配储成本产生较明显抵消作用。其中,在不配置储能的情况下,伴随组件价格下行,光伏电站资本金IRR(内部收益率)出现明显改善。组件价格每下降0.05元/瓦,资本金IRR提高0.3%-0.5%。在配置储能的情况下,伴随组件价格下行,光伏电站资本金IRR改善幅度受到一定抑制,组件价格每下降0.05元/瓦,资本金IRR提高0.3%-0.4%。综合来看,当组件价格跌至1.7元/瓦以下时,能够逐渐对配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产生较为明显的抵消作用。
“在光伏上游正式进入降价通道后,运营商主动加大集采规模、提出限价政策以压降组件采购成本,光伏装机有望放量,并带动新能源运营商规模快速扩张。”该专家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单晶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