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据媒体报道,一款主打酵素概念的气泡水配料表上标注了200多种配料。涉事公司回应称,他们添加的是一种含有232种植物元素的酵素粉,并不是真的添加了232种植物。
(资料图)
232种配料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
饮料标签上标注200余种配料,无非是想打造一个“营养丰富”的产品形象。然而事实上,饮料中加入的只是食品添加剂,所谓“营养”不过是蒙人的噱头。如此瞒天过海、虚假夸大宣传,实属“挂羊头卖狗肉”。【详细】
食品标签作为商家向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的载体,是消费者作出消费决策的重要参考。食品安全法要求,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上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等信息。【详细】
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游戏”为何屡试不爽
制造商以丰富配料表为噱头“博眼球”,有虚假夸大宣传营养价值并以此牟利之嫌。商家在宣传此款气泡水时,称其具有减肥、治疗便秘等功效,因而价格也比同类产品高。然而据专业人士科普,该饮料中添加的“酵素”乃是日文词语的中文翻译,实际上就是大众熟知的酶,口服后会在消化道中分解而失去活性,如此怎能产生“减肥、治疗便秘”等众多功效?此外,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配料表的顺序应当按照配料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该气泡水配料中的酵素含量在二氧化碳之后,足以证明其效用之微。【详细】
不少商家在食品标签上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且屡试不爽。不排除一些商家因生产流程不规范、从业者素质低等原因而贴错了标签,但更多案例表明,很多时候商家是有意为之,故意借标签搞营销噱头。比如,一些食品宣称“0糖”,但实际上添加了浓缩苹果汁、柠檬汁、食用葡萄糖等,属于偷换概念。【详细】
食品安全需要各方共同守护
生产日期、配料表等食品标签内容往往是以小字的形式出现在食品包装上的,消费者的确很难辨别和监督。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同时加快食品标签知识普及的步伐,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详细】
喝瓶饮料仿佛“神农尝百草”,商家的“套路”固然令人反感,背后折射出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食品检测主要注重对有害成分的筛查,对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添加剂用量进行严格限定。若有品牌在此方面大做文章甚至虚假宣传,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营销噱头不可取。类似事件警示我们,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监管部门要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安全的消费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红网、深圳特区报)
V视角:
@城隍山隐修会:酵素嘛,相当于厨余全丢进垃圾桶发酵,肯定有百来种原料呀!
@八八小天使 :喝了都不知道哪个是过敏源。
@忇愔麟:这就是智商税。
@M家大花园:这么会哗众取宠!可配料表第一个还不是水嘛,第二是代糖,说白了就是代糖冲水喝,哪有这么多配料的营养,就是喝了个“寂寞”。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所谓的“营养成分”就是“忽悠”,是商家利用大众不熟悉的概念进行营销炒作,其实根本经不起调查。有营养专家提醒,原料种类越多,往往致敏因素也越多。奉劝这些商家在营销时别盯着食品标签,尤其是拿涉及食品安全的配料作文章,与其用“文字游戏”吹捧“功效”,不如好好打磨产品,靠真材实料来赢得消费者的口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