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责险的需求增加,拟投保上市公司数量持续上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已有295家上市公司将董责险投保计划放入“购物车”,大幅超过去年全年的248家。随着董责险需求增多,费率也出现上涨,今年最高的费率已经达到2%。据达信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保险市场指数,亚洲地区董责险价格平均上涨10%—15%。
首次投保公司持续增加
华能国际(600011)9月30日发布《华能国际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公告称,一、同意公司于现有董责险保单到期(2023年1月31日)后,一次性投保一份美国市场Run-off保险,保单责任限额为1000万美元,保费以实际招标采购结果为准。 二、同意公司于现有董责险保单到期(2023年1月31日)后逐年投保A+H股董责险,保单责任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逐年投保,保费以实际招标采购结果为准。 三、同意授权公司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以维护公司最大利益为原则,采取适当行动处理与本次董责险投保相关的其他事宜。
无独有偶,9月末,第一创业(002797)发布了《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的公告。会议通过了“购买公司董监高责任险”在内的6个议案。据了解,第一创业的公司董监高责任险的保费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年,保险责任额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被保险人范围主要是第一创业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295家上市公司发布董责险投保计划,超过去年全年的248家以及2020年的113家。
近两年,此前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续保率达90%以上,首次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持续增加。
董责险全称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赔偿责任险,是针对公司董事、监事以及高级职员在行使其职责时所发生的错误或疏忽的不当行为进行赔偿的保险合同。
董责险的保险责任包括什么?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及公司为个人责任进行的补偿,二是公司自身的责任。承保范围包括庭外和解、判决或和解损失、律师费以及对于公司事务正式调查的抗辩费用。
不过董责险并非万能,当被保险人基于故意、恶意实施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时,保险公司将不承担由此引发的赔偿责任。
董责险保费费率逐渐递涨
董责险的需求在近三年快速放大。据悉,2002-2019年,投保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总共不到400家。2020年开始,董责险的需求开始增加。同时,有关“董责险”的投保额也大幅提高,从过去不到5千万元的保障额度,提升至5千万元—1亿元,个别公司的保额甚至达到2亿元。
今年4月末,唯捷创芯公告称,拟为公司及董监高等相关责任人员购买责任保险,保费145万元, 保额高达2亿元。
光大证券(601788)分析师王一峰的研报表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董责险的覆盖率依然不高,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若我国董责险若能在2030年达到85%的覆盖率水平,则2021-2030年董责险保费共计可收入76.2亿元。
不久前,就有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被判赔偿。 8月16日,上市公司索菱股份发布《关于新增投资者诉讼事项及进展的公告》显示,根据近日索菱股份收到深圳中院送达的《民事判决书》中主要判决来看,判决两名被告人郑晓明、苏奇木分别对被告索菱股份债务的10%部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上述两人是该公司的独立董事。
随着董责险需求的增大,董责险的费率呈逐年小幅上涨趋势, 据统计,2018年费率在4‰左右,而2020年上涨至6‰-7‰,2021年上涨至7‰-9‰。而今年更上一层楼,最高已经达到2%。
据达信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保险市场指数,亚洲地区董责险价格平均上涨10%—15%。
业内人士表示,董责险定价因素较复杂,需综合考虑投保公司的行业、市场表现、诉讼风险、公司治理、财务状况、舆情以及董监高个人情况等多种因素,因此不同公司间的差异较大。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孙宏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投保董责险除了保护董监高之外,对于公司治理也有积极意义。他表示,“董责险的存在促进了高管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在做经营决策时,不必畏首畏尾,害怕承担责任。另外,投保董责险也可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确保管理人才梯队的建立。”
中银证券的研报则表示,董责险逐渐被市场熟知,但由于董责险一般涉及金额较大,为多家分层级联保并且进行再保险分保,对于单独公司的理赔压力并不大。
标签:
上市公司
保董责险
投保上市公司
保险市场